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挽留死者的招魂礼仪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点击数 12785  更新时间:2013/2/27 16:26:55  文章录入:admin

    招魂仪式古人称为“复”或“复魂”,是在断定人已死去时举行的。周制:人初死,须活着的人持死者上衣,登屋顶,面向北叫喊死者的名或字(男名、女字),然后卷起,投于屋下,由人接着,盖 在死者身上。《礼记 礼运》“:及其死也,升屋而号,告曰:皋(嗥)!某复。”又《丧大记》“:皆升自东荣(荣,屋翼,即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),中屋履危(屋东西向之中央高危之处,即屋顶),北面三号,卷衣投于前,司服受之,降自西北荣。”又云:“凡复,男子称名,妇人称字。唯哭先复,复而后行死事。”《仪礼 士丧礼》亦有类似的记载“:复者一人,以爵弁(古代贵族 的一种帽子)服,簪(连缀)裳于衣,左向之。极领于带,升自前东荣,中屋北面,招以衣,曰:皋(嗥)某复,三。降衣于前,受用篚(竹器),升自阼阶(堂前东阶),以衣尸;复者降自后西荣。”这些记载是说,要从前方升屋去招魂,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,如果死者是男的,便呼名呼字,共呼三声,以期死者的灵魂返归于衣,然后从屋的后方下来,把衣服敷死者身上,此衣服又称作“腹衣服”。此“衣服”为人所着,芳泽之亲,有着“肉体”和“气息”的双重联系;亡魂或许会被其所吸引,依着熟悉的味道或形状而归附。它的原理似乎是所谓“交感巫术”里的“借代律(”以部分代整体)和“接触律(”感触及对象的附着物或排出物便可能影响对象)“。衣”的形状又很像人体,这就多了一重“类似联想”由形推质,以虚带实,从而使它还具有一种“模拟巫术”的意味。
    有T形《帛画》就作“衣”状,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的学者认为它就是墓中出土遣策里的“非衣”(绯衣)或“飞衣”,跟文献所谓“复”以“衣裳”相合,是“以衣招魂”风俗礼制的文物证明, 在《楚辞》中有《招魂》、《国殇》等篇章,用来超度死者的亡魂,可见这一古礼当时在楚地已流行。云南傣族叫魂词里便有“:爹妈叫着你,快来进魂箩,快来穿新衣。” 据说过去傣族几乎家家都准备着叫魂的“魂箩”“,招魂时,把死生前的衣服装在竹箩里,放上白米和白线,而后提到寨外去叫魂,表示把魂提回来”。这就是《礼记 士丧礼》中的“秦篝齐缕,郑绵络”了
    如果死者死在路上,就踩着死者所乘车的左边车轮中心的圆木登上,用车上旌旗的旒招魂。《礼记 杂记上》“:如于道,则升其乘车之左毂,以其绥复。”郑玄注“:绥当为緌,读如蕤宾之蕤,字之误也。緌谓旌旗之旄也。去其旒而用之,异于生也。”孔颖达疏“:今在路死,则招用旌旗之绥。是在路则异于在国,故云于道用之,亦冀魂魄望见识之而还也。”之所以“复”,《礼记檀弓下》说“:复,尽爱之道也,望反诸幽,求诸鬼神之道也。”这就是说,生者不忍心其亲人死去,故祈求鬼神,希望死者的灵魂从幽阴处回到尸体上来,死而复生。这一仪式含有最后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,充满了宗教与迷信的色彩。
招魂之后,亲属要再次观察死者鼻孔前的新絮,并摸其心脏脉搏,然后才确定死者是否真死。如死者不得重生,才正式举行丧事,立丧主、主妇、护丧、司书、司货。